DKU Menu with Banner
Menu with Back to Home

当城市设计不再局限于冰冷的钢筋水泥,当一门跨学科的新课,把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持续理念以及对社区生活的洞察融入城市设计,课堂就不再只是书本与投影,而成为通往社区、世界的桥梁。让我们跟随2027届本科生肖雨岑的脚步,从昆山到巴塞罗那,一起见证城市如何“活起来”

去年的春季学期,在一次专业学术交流会上,我被一门名字“长到拗口”的课程吸引住了。海报上的课程代码密密麻麻——INFOSCI 302/ENVIR/BIOL209:城市信息学与可持续设计(Urban Informatics and Sustainable Design),让我忍不住好奇:它到底会教些什么?

带着疑问,我走向展台,向环境与城市研究助理教授常超一(Charles Chang)博士提问。常教授笑着告诉我,这是一门全新的跨学科课程,由他与生物学副教授Renee Richer博士共同开设,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用融合生态理念和前沿科技的方式,重新想象一座城市应该如何被设计

城市既是社会挑战的漩涡,也是创意、机遇与解决方案的孵化器。常博士的话让我想起,从古代罗马到中世纪的蒙塔尤,从二十世纪的阿肯菲尔德到今天的上海,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们早已描摹过城市的生命力。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与节奏,像一本厚厚的书,等待我们去翻开

然而,当社会用千篇一律的工业化手段应对气候变化时,城市正在失去它们的独特性。常教授和Richer教授说:“我们设计这门课程,是为了给城市设计提供另一种视角。我们邀请学生去思考,如何把历史、文化、生态学和信息科学融合起来,去营造一个更健康、更有韧性的城市。”

走进课堂:用科技和创意“重新设计城市”

今年春季学期,这门课终于开课了。很多对城市设计有兴趣的同学们一拍即合,选修了这门课程。

两位教授在第一节课上就介绍道,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会将生态原则转化为解决城市气候问题的实用方案:植物与绿色空间如何为过热社区降温?精心设计的景观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如何利用本地物种的智慧增强城市的气候韧性?建成环境如何从根本上影响人类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重塑人类与“超越人类的生命”之间的互动?这些议题成为同学们想象并检验自身创意环境解决方案的起点

课程前半段是“打地基”,学生们学习如何采集、分析和应用环境数据,掌握GIS的关键技能。

后半学期进入“实战”阶段,学生们分组完成项目,以昆杜校园的一块真实场地为案例,提出可持续设计方案。

这门课不仅停留在理论,它还是一门社区参与式学习(Community-based Learning, CBL)课程,鼓励我们走出课堂,进入社区调研。课程得到了昆山杜克大学社区参与式学习基金及杜克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研究员项目的慷慨资助,并得到了昆山杜克大学运营团队以及学生事务办公室的支持。

去苏州园林进行实地考察

七周的课程中,我们参加了可持续设计师的讲座,走进苏州园林进行实地考察,在昆杜可持续发展周的峰会上与专家对话。课堂、社区和现实在这门课里交织在一起,让我们不仅学到了概念,更感受到了城市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参加可持续发展的讲座

从课堂到实验:让研究真正“落地”

课程结课作业是小组汇报。同学们把GIS和可持续理念结合到各自感兴趣的城市场景中。我和2025届毕业生张元东受到启发,在常博士指导下决定把GIS技术应用到城市交通设计中。

肖雨岑(左)和张元东(右)

在会议上汇报研究成果

我们设计了一款微信小程序,记录人们出行的碳排放,根据出行特征推荐低碳文章,观察不同的内容是否能影响人们的出行选择。在研究设计阶段,我们主动走访学生、教师和居民,倾听他们对碳排放的看法。一次次访谈让我们意识到:城市设计不仅是数据模型,更关乎生活习惯、社区文化和人的情感

这些交流促使我们不断调整实验方案,使它更贴近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尝试,我们第一次体会到,学术研究不只是纸面上的假设,它能真正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从昆山到巴塞罗那:让研究“走向世界”

项目完成后,我们利用全球多个出行数据库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并将其集成到小程序中,能够预测用户出行模式,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我们将成果投递给AMPS(Architecture Media Politics Society)主办的“宜居城市2025——巴塞罗那(Livable Cities 2025: Barcelona)”会议,并幸运地被接收。

七月,我们飞往巴塞罗那参会。会议主题为“城市体验:从社会政策到设计”(The Urban Experience: From Social Policy to Design),围绕住房可负担性、公共空间再定义、气候变化应对、健康城市、文化保护和社区参与等议题展开讨论。

在去往巴塞罗那的飞机上拍摄到的巴塞罗那城市图景

在会场上,我们聆听了巴塞罗那市议会首席建筑师Maria Buhigas、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城市规划、环境与健康倡议主任Mark J Nieuwenhuijsen等专家的演讲,了解了前沿的城市可持续规划研究。

Barcelona Livable City会议现场
巴塞罗那市议会首席建筑师Maria Buhigas准备做她的分享

我们也在会上展示了我们的模型设计和未来计划。报告后,多位学者向我们提问、探讨研究细节,与会交流让我们完全沉浸其中。会议期间,我们抓住茶歇、午餐和会后讨论的机会,与来自欧洲、拉美的专家交换方法和观点,获得了大量建设性意见。

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城市规划、环境与健康倡议主任Mark J Nieuwenhuijsen对于健康城市设计的分享

巴塞罗那,这座以建筑闻名世界的城市,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城市设计的力量,也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研究的不足。会议让我们看见了更多可能性,激发了继续探索低碳城市的热情。未来,我们计划结合会议上收获的新方法和新理念,继续优化研究,让更多城市真正“活起来”

会议地点的后山,巴塞罗那最高峰上拍摄的城市

 供稿:2027届本科生肖雨岑